说起质量认证,在国内很多企业的眼里是一种形式和负担,很少从他的正面作用来贯彻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质量的控制,现在我们从认证的起源和发展来看看这个问题,希望能消除一些误解,帮助我们更多的理解认证的积极意义,在以后的生活生产中积极地贯彻,总结经验,更进一步发展我们自己更高的标准,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一、    认证的起源
有些资料显示,认证起源于英国的一家认证机构BSI,但实际上,应该最早起源于美国。
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质量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质量”,并对质量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质量保证手册”,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质量体系审核的雏形。这一规定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认证的发展
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发达国家的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随着上述质量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质量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质量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 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质量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质量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通过3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质量保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认证委员会“质量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质量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质量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质量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三、    质量认证的分类

认证一词的英文为Conforming Certification,即“合格认证”,它是为确认产品、过程或服务完全符合有关的标准或技术规范而进行的第三方机构的证明活动。目前,质量认证包括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两种形式。产品认证是最初的认证形式,它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和认证标志来证明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产品认证的对象是产品或服务,它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而体系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 。